從《我不是藥神》看電影命名的玄機
電影命名中的玄機
《我不是藥神》這部電影在各大影院強勢上映,受到觀眾和圈內專業人士的眾多好評,可謂口碑與票房齊飛。
這部電影已經不僅僅是暑期強檔了,它是與2002年的香港電影《無間道》相隔16年后,又一部豆瓣評分破9分的華語片,同時它被預測票房將超過30億。
其實,影片的原名并不是叫《我不是藥神》,這個名字也是確定檔期之后才改的。從最初的《生命之路》、《印度藥神》到《我不是藥神》,影片幾度改名,最后一致決定只有《我不是藥神》這個名字才能更好地體現影片主題。

三易其名
電影著眼于情與法的邊界,形形色色的人和事,圍繞主題“藥”展開。
也有人說,《我不是藥神》這個名字和《我不是潘金蓮》是一個風格。
其實,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都能夠從片名推斷出電影的核心沖突,核心沖突是最能展現編劇基本功的地方。電影《我不是潘金蓮》是把主角李雪蓮要為自己討回清白的主線內容展現出來,同時也能激發觀眾的好奇心。因此,電影的命名需要言簡意賅地把整部電影的核心沖突映射出來,讓觀眾一目了然。
電影命名指南
我們能夠很好地認知一個道理,名字是一個事物的最初標簽,一個好名字會給人們留下非凡的印象。而電影的名字甚至會影響票房的盛衰成敗。
《閃光少女》這部影片于2017年7月上映,在貓眼、百度糯米等評分系統中均達到9分以上,還被提名為第4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等多種獎項,但最終《閃光少女》的票房止步于6437萬。
這時候我們再來看看2017年年度票房榜單,《戰狼2》、被人們簡稱為《速8》的《速度與激情8》、《芳華》等等電影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簡潔、朗朗上口,也易于傳播。
臺灣導演魏德圣的《賽德克·巴萊》也是一個反面教材。很多內地觀眾根本無從知道賽德克·巴萊是誰,更難說會對這個不認識的人名產生興趣了。
反觀,同樣是用人物命名,《薩利機長》能讓觀眾一眼就明白這是個講空中飛行題材的電影,《桃姐 》則能讓人腦補出一個樸實的婦女形象。
如果想讓觀眾對電影過目不忘,就需要緊扣電影特色,建立電影形象。比如《電鋸驚魂》、《死神來了》等電影片名就把電影恐怖驚悚的風格徹底地展露了出來,吊足觀眾胃口;
《星際穿越》、《盜夢空間》這樣的片名則字里行間都透出一種科幻感,令人無限遐想;而《怦然心動》、《情書》一看就是以情感向為主體的愛情電影。
雖然電影名字有好有壞,但許多優秀的電影片名都是電影團隊無數個日夜苦思冥想出來的,也有一些幸運的片名是在靈光一現中誕生的。
從電影命名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事物名字的重要性,起名字,不能馬虎!起名字找大易,給你一個不會后悔的選擇~
大易命名策劃,以易經國學和命理學原理為核心結合中國傳統文化,為您打造國際化高端品牌設計產品。
花心思 取好名
斂五福 交好運
- 上一篇:因為書名而愛上的那些書
- 下一篇:通過命名守護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