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挑選吉日吉時
來源:大易策劃作者:大易策劃時間:2015-10-20點擊:156
擇吉是人們對平安、成功、順利和美好生活的期盼。每個人都希望能成功發達、幸福美滿、平安吉祥,擔心失敗、兇禍,害怕疾病、貧窮,這是人類的一種合乎自然的理性要求,所以擇吉意愿人皆有之,時至今日,擇吉辟邪仍在主導著現代人的行為,如在2005年6月7日高考期間,據新華社上海
j分社報道:“出租車牌尾號為“0”“4”“6”的多數遭嫌棄,酒店“高考房”房號帶“4”的備受冷遇,考生進考場帶上“護身符”辟邪……全國統一高考第一天,記者在上海各大考點看到,一些家長和考生為“金榜題名”做著各種各樣的“準備工作”。究其原因,在上海話中,“6”發音似“落”,有“落榜”之意, “0”被理解為“吃鴨蛋”, “4”則與“死”諧音。”從“上梁正逢黃道日,出門恰遇紫微星”的對聯可以感受到人們對吉利日子的向往和追求。古往今來,無論是建宅、結婚、安葬還是出征、祭奠等都謹慎擇吉用事。

擇吉日吉時是我國人民根據某種方法選擇吉利日子的一個擇吉術,俗稱“選日子”、 “看日子” “看時辰”,古時稱為“諏吉”,就像我們今天選
擇一個開業時間辦事情一樣。
中國擇吉術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據學者對殷墟甲骨卜辭研究,商先公的祭日一般為辛日。再據古文獻《周易·巽·九五》記載: “先庚三日、后
庚三日吉。”《周易·革》:“巳日乃孚。元亨。利貞,悔亡。”《周易。革·六二》:“巳日乃革之。征吉,無咎。”由此可見,用干支擇日習俗由來已久。
根據《史記·律書》和《五行大義》對干支字的解釋,我們知道,干支體系是一套表示生命運動發展歷程的符號系統。《史記·律書》:甲者,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;乙者,言萬物生軋軋也。丙者,言陽道著明,故日丙;丁者,言萬物之丁壯也,故日丁。(《五行大義·論支干名》:戊者,貿也,
生長既極,極則應成,貿易前體也。己者,紀也,物既始成,有條紀也)庚者,言陰氣庚萬物,故日庚;辛者,言萬物之辛生,故日辛。壬之為言任也,言陽氣任養萬物于下也;癸之為言揆也,言萬物可揆度,故曰癸。子者,滋也。滋者,言萬物滋于下也。丑者,紐也。言陽氣在上未降,萬物厄紐未敢出也。寅言萬物始生蟥然也,故日寅。卯之為言茂也,言萬物茂也。辰者,言萬物之娠也。巳者,言陽氣之已盡也。午者,陰陽交,故日午。未者,言萬物皆成,有滋味也。申者,言陰用事,申賊萬物,故日申。酉者,萬物之老也,故日酉。戌者,言萬物盡滅,故曰戌。亥者,該也。言陽氣藏于下,故該也。十干與十月歷有關,十二支與十二月歷有關,干支與月份逐一對應,其含義并不難理解。
古人用表示生命運動發展歷程的干支紀日,使流動著的時日有了相對固定的屬性,時日便有了具體的象征含義,這就為創立擇選時日之說埋下了伏筆。
古人將周易八卦、太乙、六壬、奇門遁甲、禽星、叢辰、建除、堪輿、風角、占星、孤虛、五行、祿命、六日七分等都統稱為擇時術,并都是通過順從自然的擇時方法給人們提供吉兇日、時信息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20余種擇時術。至漢代,各種擇吉術都比較流行,互不依傍,互不統攝,各為一體,且不斷發展完善,后來,歷書中的歷注內容也加進了吉祥日子。到兩宋時期,擇吉時的皇歷,幾乎完全成熟了。因此,看皇歷選日子,就演變成幾千年不衰的習俗,就是現在新華書店也總是少不了歷書。因為,現在的萬年歷仍保留了干支、五行等有益的部分。現代人辦喜事、建房開工或者上梁、裝修房子、出外求財、剖腹產、開業典禮等,都有“選日子看時辰”習慣。可見,擇吉時是中國人運用數術推算行事的吉利時間,以便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需要。
擇日就是選擇吉利的時間,目的是為了生存、安全的需要,利用有利時間克服不利因素所做的一種趨吉避兇、近利遠害,這同時也是人類的天性或本能。擇時就是人類運用智慧和經驗,尋找、確定人世間種種活動的適宜時間,其要領在于盡可能充分把握天時、地利、人和所帶來的適時機遇。
擇日之法很多,必須配合時間(天運)、空間(地運)、生命(人運),才能求得真正的吉日良辰,以趨吉避兇,而真正獲得吉應幸福。擇日的一大誤區是以為只要是黃道吉日,就可以做各項民事活動。殊不知,同一個吉日,從事相同的民事活動,對其中一部分人來說是吉的,但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說
卻是兇的。即使是同一個人,也應視具體事項而定吉兇日。如王老板想選個日子修陰宅,也應看是生基、下葬、遷墳等情況,因為上面這三種情況的擇
日條件、方式等不同,選擇的吉日也不同。
正確的擇日方法應該是以事件(指各項民事活動)為準,結合當事人,根據擇日(擇吉)規則,選擇吉日吉時來進行活動才是正確的擇日方法。如嫁娶,首先以新娘和新郎的出生日期為條件,選取嫁娶大吉月份,再從大吉月份中選出適合嫁娶的吉日,從適合嫁娶的吉日中,選取對大家都適合的吉日,并以該吉日為準,在吉日中選擇吉時放鞭炮,嫁娶時間策劃至此完備。
- 上一篇:公司風水公司起名
- 下一篇:中國風水在新加坡的流傳和影響